郑信的父亲郑镛是广东潮州澄海县华富村人,年轻时,曾被乡人视为浪子。清朝雍正年间,极具冒险精神的郑镛为谋求发展,航海来到当时称为暹罗的泰国。郑镛非常精明,很快在暹罗首都大城打下根基,当了一名任征收剧场与赌坊税小官,并娶一位泰国女子为妻。 1734年,妻子为郑镛生了一个儿子,取名郑信。不久,郑镛病死。少年丧父,郑信的命运本来要遭受磨难,他却遇到了当时的财政大臣昭披耶却克里,并被收为义子。 关于收养的原因,泰国华人有许多传说。一种是据说郑信出生后体型异乎常人,即以脐为中心,从头到脚的长度,与两手张开的长度相等,这是佛祖身前的体型。另一种是有一天,昭披耶却克里路过郑信的摇篮边,看见摇篮盘着一条七锦大蟒蛇,他认为这孩子必为异人,于是收为养子。比较可信的说法是,郑信家住在昭披耶却克里的领地里,昭披耶却克里当时膝下无子,见郑信长得可爱,便认其为养子。 昭披耶却克里收为养子后就和其他贵族子弟一样开始接受暹罗的传统教育。掌握了泰文、中文、越文和梵文。十三岁,被任命为御前侍卫。二十岁时依例入寺剃度为僧。三年后还俗。不久,被派到达府任职,很快便封爵为“披耶”,晋升为达城的军政长官。因此,人们习惯地称他为披耶达信。 年轻的郑信,不但接受系统良好的教育,且勤勉好学,后来登上王位后,能够自己编写剧本、诗、歌等文学作品。此外,还精通律志和兵法,骑术高明,能操多种武器,是一位文武双全的英雄人物。 当时泰国曼普銮王朝国势衰弱,经济萧条。缅甸军队乘机入侵,围攻大城。郑信多次领兵与敌军交战,但是士无斗气,军备、武器不能接应。郑信见大势已去,城破已难避免,于是率领五百精兵,于公元1766年1月突围而出,向东海岸地区前进,到达罗勇城,建立抗敌复国基地。三个月后,缅军攻破大城,曼普銮王朝灭亡。 郑信分析当时局势,认为要光复国土,当以扩大基地为先,于是率领精兵,攻打尖城(即今之尖竹汶府),兵临城下,下令军士,吃过晚饭,将锅炉碗钵等炊具,全部捣毁,说明日早饭,到城内烧煮!官兵见无退路,奋勇杀敌,拿下尖城。 郑信以尖城为复国基地,制造军舰,召集泰、中壮男,入伍为兵。不久,郑信率领士兵五千,战舰百艘,自尖城出发,收复吞武里城,然后逆流而上,直捣大城缅军扎营重地——三菩提树营,大败留守缅军,收复大城。 1767年12月28日,郑信被拥立为王,由于大城已毁,郑信决定建都吞武里,史称吞武里王朝。随后,郑信派兵消灭各地割据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