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背面是月球永遠背對地球的那一面。月球背面的第一張影像由前蘇聯的月球3號太空船在1959年拍攝,而人類直到1968年的阿波羅8號任務環繞月球時,才直接用眼睛看見月球背面。月球背面的地形主要为一大堆起伏不平的撞擊坑,如太陽系第二大的撞擊坑,南極的南極-艾特肯盆地,而平坦的月海则相對較少。在月球背面,來自地球的電波干擾會被遮蔽,因而有学者建議在月球背面安置一架大功率電波望遠鏡。 歷史 在地-月系统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地球和月球之間的潮汐力使月球的自轉逐渐減緩,最终导致月球被地球潮汐锁定,此后月球總是以同一面朝向著地球。從地球上始終不能完全看見月球的另一面(背面仅有18%可因天秤動和视差而被观测),因此被稱為月球背面。月球背面和月球暗面是不同的概念,後者是指在某一個時間點上陽光照不到的月球半球,這兩者只有在滿月時是相同的,但是,一般世俗所謂的“黑暗的月球”通常是指月球背面[1]。不考虑地球对月球的遮挡时,月球正面和背面接收到的太陽光量幾乎是相等的,考虑日食等因素时,月球背面直接獲得的陽光比月球正面還要多一些。但是,因為地球也會將陽光反射至月球,因此月球正面的總亮度會比背面略高。